王太医见到华宏。华宏告诉他:"我去寻访海外来的小国使者了。"
"怎么?你竟去拜访了他!圣上决定在国事多难之秋也是不能丧失大国气度的。"
"可是我听说他带来了一种补肾的良药,叫海狗鞭。我这方子中本来有广狗鞭和梅鹿鞭,如此以来成为'三鞭'就足以做到'虚者使其充盈,壮者可使久荣'了。"
"果有如此奇效?"王太医也兴奋起了。
"海狗长于极地,南洋统领曾采之以为贡品进献前朝天子,以其一雄驭百雌而闻名天下,《唐本草》记其有'补肾壮阳、补精益髓、催性助孕'之奇效,也多次提及。今幸而得之,九分把握是有的。"
王太医把皇上震怒的事一说,华宏坚决要求进宫:"执死方以治活人,即使综合古今,参酌中外,也难免削足适履。"
道理是显而易见的。王太医自然明白亲自把脉的意义,但病人是圣上,他不能不慎重。
"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上说,帝问:'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,何也?'歧伯曰:'此其天寿过度,气脉常通,而肾气有余也。'我这药方中本有几味药可大补肾气,现在只求王大人能不嫌华宏微贱,为之引荐,以解帝忧。"
王太医便精神抖擞地向宋高宗推荐华宏担任御医,要求敕封华宏为"御前奉药",给予为陛下开药方的资格。
这要求实在有点过分。一个草野郎中,没有寸功微勋,便突然擢拔为六品官秩,实在有点破例。宋高宗简直疑惑眼前这老臣是否在说胡话?是不是年老昏聩,不知所云;可再看老太医的神情,又不免狐疑。老太医眉清目爽,神采奕奕,不仅没有半点病态,反而越发精神矍铄,就说道: "朕观你近来气色益壮,莫非有善养之术吗?"
"正是。"王太医抓住时机,"臣之养生得力于华宏,尤得力于他之秘方。"
宋高宗砰然心动:莫非那华宏果真有回天之术?而他那秘方真有返老还童这效?
"那如此说来,尔等只顾自己长生,对朕之疾……"
"非也!臣急急赶来,让陛下破格提拔此人,正是欲给皇上,以求国祚永昶。"王太医又慌又急地对宋高宗解释,接着又非常详尽地对高宗介绍华宏的情况,特别强调了出身世代儒医,从祖上开始就募集了很多秘方,而家风又是治医极严等等。
宋高宗终于回怒变喜,嘉奖了臣子的一片忠心;而且准了王太医的奏本,颁旨让华宏担任了御医。
华宏被宣召进宫。他按照中医的传统做法,望闻问切那一套,异常认真地思索了宋高宗的脉象,不由得暗暗悬心:宋高宗不是一般的阳虚肾亏,而是元阳大损,很有不祥之兆。按说,国事多艰,思虑过度导致脑力衰竭是可能的,他现在为皇帝准备的这个药方正可谓对症下药,九分把握是有的;问题是天子还是欲望过度之相,难道天下未定,眼前这位号称"中兴之王"的明君就纵欲无度吗?他真想告诫眼前这位天子要"节制房事",可是初次见面又碍难出口。他担心圣君为色所惑,陷入魔界而无法自拔,那就……不仅药力无效,神医也无力回天了。
诊断完毕,华宏出宫配药。按照精心研制的秘心,用御医局的设施精工炼制了药丸,然后上表进药。
给皇上吃药可不那么简单,通常是几位太医进献不同的药让,让太医院判副召集几位年高望重的"尚药奉御"来共同会商,酌情加减,最后才请圣旨加以定夺。只是在华宏进药的时候,因为圣上之疾旷日持久,御医多次进药屡屡无效,已经杀的杀,贬的贬,逃的逃了,所剩之人或则告疾在家休养,或则投亲靠友另谋高就了。宋高宗只能发了一通脾卸然后下令在御前召集众人共同各抒已见,由他定夺。
好庄严的场面,这是建都临安之后少见的一次大盛会。
以宰相秦桧为首的众多大臣来了,以广利法师为首的一群和尚也来了。你道这是为何?原来佛教传入中国之后,僧侣们往往兼以医道。宋代的医学尤受佛教的影响,不仅在医理上颇得佛经的启迪,就是在医术上也留有佛教的影子。不少和尚本身就是医生。这广利法师更是非同小可,人称"医界泰斗"视之,他也以"权威"自居。因为曾经给皇太后医治好顽疾而被赐"金紫"加光禄寺丞,在高宗面前是备受尊敬的。今天高宗要决定服药问题,凡是加封过"尚药奉御"的和尚都在应邀之列,怎么能少了这极有发言权的广利法师呢?
现在轮到华宏献秘方丹药了。
他献的是--至宝三鞭丸。
照例得把配药的成分一体呈上,以供评议。
众人一看,开列着二十三种药:
海狗鞭、梅鹿鞭、广狗鞭,人参、鹿茸、大海马、大蛤蚧、上肉桂、上沉香、飞阳起石、五花龙骨、覆盆子、破故纸、菟丝子、淫羊藿、何首乌、桑螵蛸、当归、山药、杜仲……
这不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扔下了弹!